编辑:健康美食客 浏览:次
世上唯有美食与爱不可辜负。那你知道有哪些吗?美食又有哪些传说故事呢?不妨来了解一下吧,下面一起来看看中国美食民间故事,希望对你有帮助!
美食典故:黄泥煨鸡
相传,很早以前,有一个叫化子,沿途讨饭流落到常熟县的一个村庄。一日,他偶然得来一只鸡,欲宰杀煮食,可既无炊具,又没调料。他来到虞山脚下,将鸡杀死后去掉内脏,带毛涂上黄泥、柴草,把涂好的鸡置火中煨烤,待泥干鸡熟,剥去泥壳,鸡毛也随泥壳脱去,露出了的鸡肉。约100多年以前,常熟县城西北虞山胜地的“山景园”菜馆根据这个传说,去粗取精,精工效法创制此鸡。
[菜品特点]
炸烧味,入口酥烂肥嫩,风味独特。
美食典故:老婆饼
老婆饼,顾名思义老婆做的饼相传在广州,有一间创办于清朝末年的老字号茶楼,以各式点心及饼食驰名;某日,茶楼里一位来自潮州的点心师傅,带了店里各式各样的招牌茶点回家给老婆吃,想不到他老婆吃了之后,不屑地说:“茶楼的点心竟是如此平淡无奇,没一样比得上我娘家的点心冬瓜角!”这位师傅听了之后心里自然不服气,就叫他老婆作出“冬瓜角”给他尝尝!老婆就用冬瓜蓉、糖、面粉,作出了焦黄别致的“冬瓜角”;这位潮州师傅一吃,风味果然清甜可口,不禁称赞起老婆娘家的点心!
隔日,这位潮州师傅就将“冬瓜角”带回茶楼请大家品尝,结果茶楼老板吃完后更是赞不绝口,问起这是谁哪一间茶楼作的点心?师傅们说:“是潮州老婆作的!”于是老板就随口说这是“潮州老婆饼“,并且请这位潮州师傅将之改良后在茶楼贩卖,结果大受好评!“老婆饼”因而得名。
美食典故:杂烩
“杂烩”是一种著名的传统美肴,中华古今均有制作。此菜选料“杂”,动、植物水陆俱陈,既有高档的,又有普通的,既有荤的,又有素的,还有荤素相混的,一菜多样,琳琅满目,质地软、嫩、脆、滑,色、香、味俱美,无论官场或民间筵席饮宴,均是人们喜爱的美馔佳肴。
“杂烩”,顾名思义,即是用几种原料混合烹烩而成的菜肴,其制作历史悠久,传闻亦颇多。在中国烹饪史上,最早发明“杂烩”的是齐鲁之帮的娄护,字君卿,为汉武帝时人,曾做过京兆吏。当时娄护常往来于汉武帝母舅王谭、王根、王立、王商、王逢这五位同时被封侯的“五侯”家中,因而由此创造出了“五侯鲭”佳肴。鲭,就是用鱼和肉及山珍海味烹制的杂烩,即“五侯杂烩”。《西京杂记》卷二载:“五侯不相能,宾客不得来往。娄护、丰辩,传食五侯间,各得其心,竞致奇膳,护乃合以为鲭,世称五侯鲭,以为奇味焉。”后用以指佳肴,影响较广。
据传,在南宋时,抗金名将岳飞被奸贼秦桧诬陷而死。当时福州有一名厨,特意取用多种原料烹制了一道取名“杂烩”的菜。有一次官府接待一位来自京都的大官,特地品尝这位名厨的“杂烩”菜,当客官问及菜名何叫“杂烩”?厨师则大胆应道:“小的识字不多,只听人讲杂是杂种的杂,烩是秦桧的桧,木字偏旁换上火字旁。”这位京都来的大官听了虽感到惊恐,但不知是酒喝多了,还是他也恨秦桧,只是虚张声势地吆喝了一声:“滚!”从此,“杂烩”一词由福州传到各地。
又据传,在明朝永乐年间,有一年的元宵佳节,举国上下,大闹元宵,家家张灯,户户结彩,尤在京城更是灯火辉煌,鞭炮焰火,鸣金达旦,热闹异常。这天,皇上兴起,传谕出宫,皇后、太子及大臣等人随驾上街观灯,与民同乐。直到深夜回宫,帝、后及太子等人均感腹中饥饿,便令太监速即传膳。因原来所备御膳早己冰冷,御厨措手不及,只得将各种美味冷荤一起放入锅内,经烩制成热气腾腾的菜肴装盆进献,由于复合多味,醇香滋美,明帝特别高兴,即传问:“此膳何名?”御厨见皇帝全家合餐,便急中生智回答曰:“此乃‘全家福’。”明帝大悦,欣然御定此名,流传至今。“全家福”,即“什锦大杂烩”。
转载请标明出处:http://www.jkmsk.com/msdg/17306.html
推荐阅读